不卑不亢不疾不徐的最高境界(知止常止终身不耻)

生活科普1年前 (2023)发布 爱搜
45 0 0
广告也精彩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告:中国纪检监察报告  作者:孙华亮

“名与身哪亲?身体和货物多?得与死的疾病?因此,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所以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“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警告人们,过度追求名利,必然会付出更大的代价,过度积累财富,遭受更严重的损失。只有知道如何停止,我们才能长期和平。“知止”不仅是道教用来调节和处理身心关系的思想主张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而有价值的价值取向,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启发性和参考价值。

在《大学》开头的第一句话中,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止于至善。知止后有定,定后能,静后能安,安后能考虑,考虑后能得到”。定、静、安、忧、得,一脉相承,时时事事都有体现。“知止”,即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,这是“定、静、安、考虑、得”的共同逻辑起点。如果一个人能在“停止”的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,他的生活大多不会偏离和后悔。正如清人曾国藩所说:“人生善止,可以防危险,不因名利贪婪,不因感情极端而求妄。“止学是人生行为的约束,忽视这学,智者必有一失。然而,“知止”并不意味着满足于现状,不想进取,而是知止而行,有所作为,有所不为。所谓“知止,日进无疆。

知止常止,终生不耻。凡事留有余地,有节制,有适可而止,一生不会因为行为不当而蒙羞。相反,做人做事如果不节制,不知止,就会多贪,多贪就会腐化堕落生。“我忘了在背后缩手,没有办法回头看。”《红楼梦》中的对联令人震惊。对联不仅写了书中的一些人,也写了许多世界的常态:显然有很多,但仍然不够贪婪。我们继续控制贪婪,得寸进尺,看着蜀,直到泥脚深陷,我们才发现没有办法走,现在回头看已经太晚了。只有从“知止”开始,才能以“有得”结束。

知止不仅是一种非凡的境界和智慧,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自律和修养。如果缺乏这种自律和修养,可能会造成各种灾难。“不知止”的形象是柳宗元在《斋戒》中塑造的:“蟑螂,善负小虫。行遇物,往往拿着,昂其第一负之。背越重,虽然困剧不止。它的背很涩,物积因不散,卒仆起不来。人或怜之,为去其负。苟能行,持取如故。又好又高,极其力不已,直到坠地死”。欲而不知止,失去欲望的原因。柳宗元以虫喻人,讽刺“世间嗜取者”、“遇货不避,以厚其室,不知为己累,以免其不积”,即使“观前之死,不知戒”。

知止者,小心敬畏。古人说:“畏则不敢肆意成功,无畏则从其所欲及于祸。“只有心存敬畏,谨慎自律,原则不动,底线不松,才能稳步前进,取得成功。知止者,永远保持忧患意识。时刻用“止”字提醒自己,多从反面考虑问题,坚持“富贵常蹈危机”和“盛时常作弊时想”。知止者,也要善于抵制诱惑。五色令人失明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耳目一新;驰骋田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的商品,令人行妨。“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,我总是自律,经常思考贪婪的危害,经常戒掉非分之想,永远不要放纵,不要越轨,不要超过规则。(孙华亮),

© 版权声明
广告也精彩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